新闻中心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元八里谈民生谈办实事(政治讨论)

2025-10-19 10:41

图片①:昆明市呈贡区政协在四合坝召开咨询会。昆明市呈贡区政协供图②:曲靖市陆良县政协委员在田间地头与群众交谈。王勇接手的保山市龙陵县平达镇花桥,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李晨鹏 摄 “以前修建的扰民建筑​​都已经修好了,绿地也在建设中。现在在小区里走走,明亮多了!”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阿拉街坤铁惠民社区居民李小平在看望政协委员时,指着下面正在建设的绿地一角,谈论着这些变化。曾经激怒居民“愤怒又无奈”的公共绿地,成为邻居们休闲放松的“快乐角落”。这背后是云南省委的辉煌实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院落协商解决原住民的管理问题。近年来,在政协云南省委员会指导下,各级政协共同主办,云南省以云南省协商平台将政协协商平台搬到了百姓家门口。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关切,凝聚力量,用“小事协商”用“改善管理”。推动政协协商与群众自治深度融合,让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实现“事事都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都商量”。搭建咨询平台,推动问题源头解决。在昆铁惠民社区三合院,919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成了一些居民的“私人领地”:有人把空间分开种菜、养鸡,还有的居民堆放旧家具、废纸箱。小区原本好的绿地却成了“垃圾场”,邻里矛盾不断。 “这块地都是空的,为什么不养鸡呢?” “绿色空间属于每个人,你家里堆放的杂物会影响环境。”今年5月,当政协官渡区科卫体委员会主任毕兰带领“规范绿色行为,共建可持续家园”调研组走访民宅时,居民们互相交谈,道出了纠纷背后的分歧。调研组挨家挨户记录了居民的需求:有的老人希望有“种菜的空间”,年轻人则希望有“休闲绿地”、办公等大家担心“装修后反弹”。了解情况后,第一次座谈会在社区馆召开。 “要解决这个‘绿圈’困境,社区需要激活居民自治的活力,在‘还绿还民’和居住之间找到平衡点。”毕兰说。“谁来治理?如何治理?围绕这三个主要问题,区政协委员、街道工务部门负责人、两个社区委员会委员、居民代表、物业代表齐聚一堂,敲定了《社区绿化管理公约》:每日物业检查记录、每周管理与社区反馈、每月综合执法街道执法;结合老住区改造、新建花架、路灯等设施。 深入田野、社区广场,在一线场景搭建咨询平台面向群众,天坝协商在云南各地持续推进。咨询台设在人流聚集的小祭司空间、亭台楼阁、庭院之中,存在感强,让大家放下烦恼,“放空心”;互动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不推卸责任。这背后,是云南省政协立足事实的积极作为——通过推动平台载体、工作指导和履职活动的浸入式,将履职重心向基层拓展,让政协的力量真正扎根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如今,“零距离”谈判场景遍布云岭。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协通过元巴协商,推动各民族共同构建和谐社区。 A保山市人民政务领事会议继续以咖啡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开展院坝协商,推动原住民治理与乡村全面振兴同步发展。每一次扎根一线的咨询现场,都为群众表达诉求、传递心声建立了畅通的渠道。这也为政协委员扎根一线、履行职责为民提供了新的舞台,让多方力量在协商管理上凝聚合力。聚焦重点难点,用“小咨询”向基层用“大管理”。 “家里老人过渡困难,理发就得走很多山路,你能想办法吗?” “村里的路太窄了,连大车都进不去。”在云南的乡村庭院里,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是群众的迫切需求。会话。云南省各级政协用“小咨询”回应“大民生”,从关爱老人到产业帮扶,从改善人居环境到法治宣传教育,让每一次咨询都成为凝聚共识、激发活力的过程,用“小咨询”撬动“大管理”。 楚雄彝族自治州,“小咨询”的力量正在真正改变当地老人的生活。该村有60岁以上老人83人。 “看病难、看病难、孤独”是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村里老人的子女大多在外打工,洗衣服、做饭都是他们自己做,有的老人甚至无人陪伴,生病时还要照顾他们。“安全隐患太高了。”萨巴拉村幸福大院里,正在进行内部交涉,村民杨雪的声音有些焦急。旁边的老人立即补充道:“我一个人住,家离村卫生室和乡卫生院都很远。看病太麻烦了。” “我们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开展‘小问诊’。针对他们在日常生活护理、医疗健康、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困难,武定县政协副主席熊子鲁带领调研组深入村里,迅速查明问题清单。经过协商,萨巴拉村“小看护”、“小药箱”、“小机构”等项目正式落地:网格员结对老人定期上门探访,镇健康老人每月带医生送药上门,为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建立健康账户,支付6万元的医疗费用。村干部。 “通过这样的协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困难在哪里、困难有多大,收集到的群众意见也更有针对性、更准确。”熊子鲁说,“乡卫生院、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部门都会参与咨询,村民的问题可以放到职能部门网上,让村民真正看到咨询不只是形式,说到做到。” “小咨询”的触角涵盖民生问题和产业发展。多个维度。昆明市五华区政协紧紧围绕民生问题,倡导在非协商管理的老旧小区建设民生服务站,让居民在拼团中享受便捷服务 曲靖市沾益区政协市政府召开“送上热饭”为主题协商会,切实解决社区老年人“吃饭贫困”的现实。问题;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政协围绕特色产业,协商帮助发展松子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政协围绕古村落振兴召开座谈会,探索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路径,振兴古村落。不管群众关怀,政协都会组织、“讨论”;群众有什么需要,政协都会协调、“帮助”。聚焦原住民管理难点、公众关注热点、人居环境盲点、特殊群体堵点、农村返贫易发地区发展痛点,“商城协商”不断在云南不同情况下展现管理成效,推动成果落实,打造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独特的协商品牌,七座廊桥横跨其上,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2022年的一次院坝对话。当时,政协委员和村民齐聚一堂,充分、公开地讨论公共问题 双方就改善交通、改善环境等问题达成共识,推进廊桥建设。不到一年的时间,一座座廊桥建成,不仅有效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也为乡村增添了新的风景。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廊桥周边配套设施缺乏,清洁不认真,设施随意摆放甚至车辆随意停放,影响了廊桥的使用体验和田园风格。两年后,元霸谈判再次启动,各方代表重聚,共同谋划解决方案。 “上次咨询后,大家都很高兴饭后有地方散步,但现在有些人散了。希望能加强卫生管理,增加一些环保标志,多放一些垃圾桶。” “希望能加强摊位管理,规范周边停车。”在上次庭院坝咨询的基础上,咨询委员会成员和群众代表更加积极地谈论问题、提出建议。针对这些问题和建议,市场监管、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行政办公室、综合执法中心、国土村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等。经过这次谈判,不仅廊桥周边的配套设施得到了完善,更有活力的“花桥夜市”被命名为“花桥夜市”。这次历时两年的院坝谈判,从先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到后来打造文化地标,再到培育特色夜市经济,清晰地展现了 深思熟虑的民主在管理当地人方面的力量。为使元坝协商成果真正发挥作用,全省政协探索创新机制,扎实做好协商“下半场”工作。保山市出台了处理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的工作程序,积极寻求“重新协商”,确保每一项共识都能得到落实;玉溪市政协成立建立监测监督机制,2024年医院、大坝咨询中,127条咨询建议直接转化为提案;曲靖市麒麟区政协建立“协商结果落实红黑名单”,推动民生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云南省政协建设了数字化政协“元坝协商信息管理系统”,基层政协可实时更新元坝协商行动状况;省政协对元坝协商数据及时进行评估研判,利用远程视频开展工作培训,利用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两端、促进中间”,精准施策,推动云南省政协元坝协商提质增效。 2023年至今今年以来,共开展院坝咨询490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14600余个。目前,云南省16个地市协商会议均已出台《后院协商实施意见》,将“热塘讨论”、“边境村庄协商”等形式纳入大坝谈判设计框架的后院。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协商民主品牌,让协商民主在云南深入生根、结出硕果,为地方治理现代化贡献了强大力量。 《人们的日常生活》(2025年10月16日第18页)

相关推荐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86-765-4321
    [email protected]
    +86-123-4567
    天朝天堂路99号